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马家窑文化 酒器 1974年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 高33.4厘米,口径9.2厘米 此彩陶壶呈小口鼓腹造型,腹部两侧有对称的双环形耳。上腹部装饰黑彩图案纹饰,特征和同时期常见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壶装饰差别不大。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颈部略高,口沿外侈,在壶身彩绘之间还捏塑出一个裸体人像。人像站立,头位于壶的颈部,五官俱备,身躯和四肢位于壶的腹部。双手置腹前,乳头...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马家窑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56年甘肃永靖三坪征集 高50厘米,口径18.4厘米,底径15.9厘米 此彩陶罐呈敛口鼓腹的瓮状。口沿外侧有四个钩状泥突形成四系,腹部两侧有对称的环状耳。器表饰黑彩,上腹部有旋涡纹绕器一周,在2个大旋涡纹之间各再绘出2个小旋涡纹,旋涡纹带以下有一周水波纹带和弦纹带加以承托。整个画面既像水面被雨滴击起的层层涟漪,又仿佛是湍急...
汉 西汉 酒器 1963年陕西省兴平县出土 高34.1厘米、长58.1厘米 中国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,如商时期铜器中的牛尊、象尊、豕尊等,周代铜器中的驹尊、兔尊、鸭尊等。到了汉代,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,但仍为人们所钟爱。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,犀牛昂首伫立,肌肉发达,比例准确,体态雄健,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。 此尊呈犀牛形,犀牛昂首伫立,身体肥硕,四腿...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马家窑文化 高30.8厘米 这类陶罐一般为小口,多出于墓葬。这件陶罐的肩部饰以平行条纹和三角纹,腹部则饰以涡纹,这些图案都是马家窑文化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图案。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距今约6000年,新乐文化 装饰品 1973年辽宁省沈阳市新乐出土 长3-3.5厘米 经鉴定,此煤精制品的原料产于今辽宁省抚顺市一带,这些煤精制品磨制精细,漆黑锃亮,是当时珍贵的装饰品。煤精有弱油脂状光泽,并有均一状结构,硬度、韧性都很大,可用作雕琢美术工艺品的原料。
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前期 河姆渡文化 装饰品 1977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 长15.8厘米 这件用象牙雕成的鸟是中国最早的牙雕艺术品之一。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亚洲象的骨骸,说明在距今7000年左右,浙江一带生活着亚洲象,共存的还有犀牛、“四不像”和红面猴,这些动物现已不见于浙江省境内和毗邻地区,有的在中国尚未发现现生种。这些动物遗存表明,当时浙江一带气候温热湿润,雨量充沛。
清 作者: 齐彦槐 齐彦槐(公元1774——1841年),字梅麓,婺源(今属江西省)人,清代中叶的科学家,对天文学和农田水利的研究都有卓越成就。这座齐彦槐所制的天球仪,是根据天象计时的仪器,内部仿钟表的办法,用“钢肠”(发条)作动力,自动运转报时报刻,制成于道光十年(公元1830年)。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,与天文学是分不开的,年、月、日、时都脱离不了天象。清代的著名天文学家王锡阐著有《晓...
清 高22.5厘米、口径7.2厘米、底径10厘米 这件军持撇口,长颈,鼓腹,上腹有一乳状流,腹部饰黄地粉彩缠枝牡丹纹,色彩艳丽。这是一件清代的出口商品。军持是一种净水瓶,为宗教徒们所用。其特点是在瓶的肩腹部位安有乳状流,腹部较为圆肥,明清两代以江西景德窑生产最多。 军持是梵语的音译,又可译作君持、军迟等,相当于汉语的“水瓶”(净瓶)。它本来是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,后来被佛教...
汉 新朝 照面用具 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汉墓出土 直径16厘米、厚0.4厘米 王莽时期,铜镜背面纹样变得比较繁复,有的在铭文中有了纪年。“始建国二年”(公元10年)铜镜为王莽时期官营作坊铸造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面纪年镜。此镜素圆钮,圆钮座外环绕7乳钉,乳钉间饰四组草叶纹及“宜子孙”铭。外区四乳钉与四T及四V间饰以禽兽羽人纹。外缘铭文为“唯始建国二年新家尊,诏书数下大多...
清 高13.2厘米、口径22.1厘米、底径9.7厘米 这是一件清代的出口商品。在大量的清代出口瓷器中,标有生产作坊名称的瓷器占一定比例。“永源成记”瓷器在国内国外均有市场,商品化程度很高。
清 高4.2厘米、口径21.5厘米、底径13.1厘米 青花又名釉下蓝、釉里青、白釉蓝花。它的成色稳定,纹饰清澈,永不褪脱,甚受东南亚及其他一些国家人民的喜爱,是清代出口瓷器中的主要品种。这件画有楼阁的圆盘即属当时的出口瓷器。
汉 西汉 盛酒器或盛水器 1977年浙江省杭州市玉泉出土 高21.2厘米、口径9厘米、底径10厘米 汉代在长江以南包括今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和江苏南部等地广泛流行硬釉陶器,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、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,与灰陶相比烧成温度更高,陶质更坚硬。有的硬陶上往往有一层薄薄的釉,或黄或绿,烧成温度很高,属于青釉的系统。这件陶壶,颈上刻一圈水波纹,腹部有两圈凸雕弦...
清 长97.7厘米 这把腰刀钢质,手柄为青玉质地,其上嵌有金丝与宝石组成的花枝,配有皮鞘,是乾隆五十八年(公元1793年),马戛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华时送给乾隆帝的礼物之一。 为了取得对中国的商务利益与外交利益,英国于公元1792年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乘舰船前来中国。他们于公元1793年7月25日到达大沽口,登陆后稍事休息即前往北京。随后,主要成员赴承德避暑山庄谒见乾隆帝。乾隆...
汉 西汉 盛水器或盛酒器 1955年浙江省宁波市出土 高21厘米、口径12.1厘米、底径15.6厘米 汉代南方地区盛行硬陶,它是承自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的所谓“几何印纹硬陶”的余绪,在汉代陶器中自成一个系统。有的器物上往往施以黄、绿色釉,很接近瓷器。这件双兽耳陶瓿,器身上部有3圈弦纹,弦纹中间有水波纹,涂青黄釉,是一件西汉时期较典型的南方硬釉陶器。
汉 西汉 明器 高31.7厘米、口径12.8厘米、底径12.8厘米 釉陶是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,用普通陶土烧制,胎呈红色,器表施铅釉,呈黄色、黄褐色或绿色,烧成温度约为800℃左右。因其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,所以也称“北方釉陶”。由于陶质不坚,釉也容易脱落或变质,所以主要为随葬而用。这件釉陶壶,腹部上部作出兽纹浮雕,是釉陶中的佳作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